各一类疫苗可预防的疾病及接种注意事项
第一节 卡介苗(BCG)——预防结核性脑膜炎、粟粒性肺结核
结核病(Tuberculosis)是由结核杆菌感染所致的传染病。全身各个脏器均可感染,以肺结核为多见。结核病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极广,目前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小儿结核病在早期常常没有明显的症状。有的小儿可以出现所谓“慢性结核中毒症状”,表现为长期不规则的低热、食欲不好、消瘦、盗汗、易疲乏,婴幼儿看上去不活泼,爱哭闹等。也可由于抵抗力差而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
二、注意事项
1、接种前做好健康检查。
2、接种后还应尽量避免与结核病人接触。
3、接种后10-14天在接种部位有红色小结节,4-6周变成脓包或溃烂,禁止热敷、挤压和包扎。
4、如果接种部位发生严重感染,请医生检查和处理。
5、接种后适当休息,多饮开水,注意保暖。
三、接种后可能出现的反应
接种卡介苗后一般不会引起发热等全身反应。注射后2周左右可能会出现红肿和硬块,中间逐渐软化成白色的小脓疱,而后可自行吸收,或穿破表皮形成浅表溃疡,直径一般不超过0.5厘米,溃疡处有些脓液,然后逐渐结痂,痂皮脱落后留下一个永久性瘢痕。这种反应持续2~3个月,一般认为这是正常反应。
四、禁忌
BCG接种无绝对的禁忌证,除非儿童伴有免疫缺陷病,或因恶性疾病而至免疫应答反应抑制,或使用皮质激素者。
相对禁忌证是:
1、早产、难产或伴有明显先天畸形的新生儿;
2、发热(>37.5℃)、腹泻,急性传染病,心、肝、肾等慢性疾病,严重皮肤病,神经系统疾病及对预防接种有过敏反应史者。
第二节 乙肝疫苗(HBV)——预防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Viral Hepatitis B)简称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种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乙肝是已知各型病毒性肝炎中危害最严重的一个型别,其病程迁延,易转变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
一、接种程序 0、1、6月各接种一针
二、注意事项
1、接种前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生接种前的体检与询问。
2、接种前注意皮肤清洁,对接种部位保持清洁,防止感染。
3、接种后如发生全身性反应,应及时向医生反映。
4、接种后适当休息,多饮开水,注意保暖,对较重局部反应,可用热敷。
三、接种后可能出现的反应
本疫苗很少有不良反应。极个别人可能有中、低度发热,或注射部位微痛,这些轻微反应一般在24小时内消失。极少数人可能会出现荨麻疹等过敏反应,可请医生给予对症治疗。
四、禁忌
1、急慢性肝病患者及患有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者。
2、有过敏史者及早产儿。
3、严重脏器畸形、严重的皮肤湿疹等病人。
第三节 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预防小儿麻痹症
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医生在线答疑,病毒主要侵犯人体脊髓前角的灰质部分,对灰质造成部分永久损害,使这些神经支配的肌肉无力,出现肢体弛缓性麻痹。好发于婴幼儿,故又称小儿麻痹症。本病可防难治,一旦引起肢体麻痹易成为终生残疾,甚至危及生命。传播途径主要以消化道传播为主,如吃了含有脊髓灰质炎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等。
一、接种程序:
该疫苗为口服糖丸,儿童满2、3、4个月各服一剂,每次间隔一个月;4岁加强一剂
二、注意事项
1、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应在停止哺乳2小时后进行;服用后,半小时内不要喂母乳。
2、脊髓灰质炎疫苗要用冷开水送服。
3、儿童应在现场由接种人员观察下服用疫苗。
4、如小孩吐出或部分吐出,要再补服1粒。
三、接种后可能出现的反应
1、仅少数人会出现发热、恶心、呕吐、皮疹等轻微反应。
2、只有极少数婴幼儿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后发生一过性腹泻,可不治自愈。
3、在极少数有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婴幼儿中,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后,有可能会发生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即脊灰疫苗相关病例(VAPP),发生率约为1/300万-1/500万。关于VAPP的诊断与鉴定以安徽省专家组诊断结果为准。
四、禁忌
1、有免疫缺陷症禁服;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期间禁服。
2、对牛乳及牛乳制品过敏者禁服糖丸剂型疫苗,可服液体疫苗。
3、凡发热、腹泻(1日大便超过4次)及患急性传染病期间妊娠期间忌服。
第四节 百白破三联疫苗(DTP)——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百日咳(Pertussis)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通过飞沫传播,传染性极强,主要传染给婴儿。密切接触患儿后发病率可达80%,可并发肺炎和脑炎,是导致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白喉(Diphtheria)是由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白喉杆菌外毒素使咽、喉等处粘膜充血、肿胀、坏死,并有灰色假膜形成,以及外毒素引起的中毒症状,曾是对儿童健康威胁极大的传染病。
破伤风(Tetanus)是一种创伤感染性疾病,是破伤风杆菌所致。当机体受创时,破伤风杆菌可侵入伤口,引起以肌肉强直及阵发性痉挛症状为特征的神经系统中毒症状,最后可因窒息、心力衰竭死亡,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新生儿破伤风是严重威胁儿童健康的疾病。
一、接种程序 满3、4、5个月各接种一针,间隔一个月;1.5-2岁加强一针
二、注意事项
1、接种前,应注意皮肤清洁,注射百白破疫苗后当天严禁洗澡;
2、积极配合医生接种前的体检和询问;
3、空腹和过度疲劳时不宜接种,以防引起“晕针”;
4、注射后轻轻揉接种部位,可减少肿块的产生,增加抗体的产生;
5、24小时后注射部位如出现红肿、硬结必须热敷,一天3-5次,坚持到消肿为止;
6、接种后适当休息,多饮开水,注意保暖;
7、衣服或纸尿裤应以柔软无刺激皮肤的为好,以免刺激皮肤。
三、接种后可能出现的反应
1、局部可出现红肿、疼痛、发痒或有低热、疲倦、头痛等。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即自行消退。偶见过敏性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2、若全身反应较重,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
3、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精制型)疫苗无论全身反应或局部反应均极低。
四、禁忌
1.有癫痫、神经系统疾患心肝肾疾病、活动性肺结核及有过敏史者。
2.急性传染病(包括恢复期)及发热者暂缓注射。
3.患有严重疾病、发热或有过敏史及注射白喉类毒素或破伤风类毒素后发生神经系统反应者禁用。
4.儿童免疫制剂,成人禁用。
第五节 麻疹-风疹二联疫苗(MR)或麻疹疫苗(MV)——预防麻疹和风疹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
- :上一篇:GEN:一张图解读丙肝现状
- :下一篇:【pdf】中医痰病学(李顺保.电子目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