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款肿瘤患者APP崇明打造
□记者 杜烨
通过手机“看病”,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三年前,这个不可思议的点子在新华医院崇明分院变成现实,在该院副院长、肿瘤科主任丁罡的牵头下,国内首款肿瘤患者APP(APP全称:Application,指的是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在崇明诞生。
过去一年,新华医院崇明分院的上海市崇明新华癌痛转化研究所接待了大量前来考察学习的海内外医学团队,期间,专家、院士们最为津津乐道的,便是这款肿瘤患者APP:有了它,患者只需“轻点”手机,就能实时管理自身肿瘤情况,并与医生互动。
◎手机上的“移动病房”
丁罡领衔开发的这款肿瘤患者APP,正是当下最时髦的“移动医疗”,首轮应用主要针对疼痛管理,这是国际上首次建立癌痛智能化随访模式。
王先生因为肿瘤疾病住进了新华医院崇明分院,入院次日,他就在医务人员的推荐下,安装了肿瘤患者APP。他在手机上为记者演示,只要点击疼痛自测,一个三维人体就会显现,王先生在三维人体上依次“点击”选择自己的疼痛部位,系统会根据国际标准自动进行疼痛评分,进而将王先生的疼痛状况实时传送给医生。疼痛评分分0-10多个等级。当天王先生的疼痛评分为0,系统自动回复他:“今天状态不错,保持下去,加油!”和王先生同一病房的李老伯情况不容乐观,他的疼痛评分为9,超过警戒值,主管医生倪祖琴的“绑定”手机显示红色警报,医生立马冲进病房,跟进病人情况。
更“赞”的是,好医师网,病人出院后,还能将这个“移动病房”带回家。经过近三年的发展,这款APP的3.0版本已扩展到疼痛之外的生活质量管理、找医生、服药提醒和癌症患者心理辅导等多个版块。病人如有疑问,可以通过“找医生”留言咨询。同时,病人只需点击“随手测”,回答包括食欲、睡眠、疼痛等方面的10个选择题,就完成了一份肿瘤患者综合情况评分,数据会实时传递给医生。
“没问题的话,系统会自动回复温馨话语;一旦有问题,在病人还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医生已经跟进。这意味着,小问题患者不用跑大医院,在家就能解决;对于大问题,医生的及时跟进则可以有效减少漏诊和误诊。”丁罡向记者介绍道。
◎研发初衷“为了病人”
对于丁罡来说,花费大把精力研发这样一个手机程序,有点“自找麻烦”。因为通常诊疗行为发生在医院,当病人走出医院后,诊疗行为也就基本终结。那为什么要给自己“找麻烦呢”?丁罡为记者讲了一个小故事。
蔡女士是一名肿瘤患者,出院后突发高烧,不明情况的她心急火燎地跑到原来就诊的医院,想找当初的主治医生咨询。医生没找到,蔡女士一下子没了方向,由于不知道自己出了什么问题,她内心非常焦虑。几经辗转,蔡女士找到了丁罡。最后发现,发烧是因为化疗后白细胞降低所引起的,并无大碍。事情很小,病人却忙得团团转,问题就出在病人出院后的随访工作没跟上。
丁罡表示:“多年来,肿瘤患者出院后往往‘被失联’,没人管。大部分患者在出现疼痛、抑郁、失眠等症状时常常不明所以,担心之余只能跑医院。跑社区医院还不管用,于是只能盯着三级医院跑,无故增加了看病的难度和费用。”丁罡说,地区肿瘤防治与随访长期处于空白地带——社区医生没能力做,三级医院医生没精力做。
“肿瘤患者APP”试图破解的,正是这一难题。
所以,三年前,丁罡申请到民政部的“地区癌症患者疼痛项目”时,有人建议他把项目经费用于买药,发给患者。丁罡坚决地摇了摇头:“赠药,一天就发完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丁罡知道,比起药品,肿瘤患者更缺的是医疗服务。
一天,一条“苹果手机力推新款APP应用”的广播新闻“闯”进了丁罡的耳朵,他突然间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何不打造一款肿瘤患者APP?怀揣民政部的项目资金,丁罡最终将这个美好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但愿将来惠及更多
对于没有大碍的住院或出院病人,肿瘤患者APP是一颗定心丸。病人可以通过APP内的各项人性化服务,判断自己是否“健康”,进而减少“病痛”恐慌,避免不必要的就医和医疗费用。而对于病情“不知不觉”中恶化的患者,肿瘤患者APP则是一只有效的“闹钟”,及时“响铃”,提醒患者求医问药。同时,科研人员还统计发现,经这款APP管理,患者疼痛有效控制时间明显延长,疼痛爆发次数也有所减少,相关论文发表于《中国疼痛医学杂志》。这一借助手机“生根发芽”的诊疗随访新模式,还在去年的中国科协夏季科学展上获了奖。
目前,由于资金和人手有限,为保证服务质量,新华医院崇明分院的这款肿瘤患者APP用户数量被严格控制在600人左右。但,丁罡的梦想远不止于这600位受益人。最近,丁罡和他的团队正在联合技术公司,对软件进行再修正和再完善,很快他就将带着这款APP前往本市各区县推广应用:“今年年底前,好医师网,这款APP有望在上海各社区全面铺开使用。”今年夏天,丁罡还将带着团队去甘肃、内蒙古进行辅导推广工作,以期让这款APP在全国各地开枝散叶,惠及更多肿瘤患者。
丁罡在工作中发现,很多老百姓普遍缺乏肿瘤防治意识,熬到疼痛难忍再就医时,往往已是晚期,医治难度加大,费用也剧增。丁罡希望,将来能把这款APP“种进”更多人的手机,不仅要为肿瘤患者送去更人性化的随访服务,还要帮助更多人培养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做到早预防、早治疗。这,也是今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号召:科学抗癌,关爱生命——抗击癌症,从了解开始。丁罡和崇明,已在路上。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 :上一篇:2015肿瘤防治宣传周走进大医一院多学科联合诊疗
- :下一篇:全智贤私下以素颜见人,老公竟有微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