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近距离放射治疗发扬光大最好的在线医师网站
北京大学近距离放疗与研究中心成立的时候,中心主任王俊杰掩饰不住激动的心情,经历十多年的艰苦探索,中国终于成立了第一家国内近距离治疗中心,“满足患者就医需求、学科创新发展提升”成为北大近距离治疗中心的目标。
肿瘤治疗的全新阶段
王主任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通过放疗手段,早期鼻咽癌、喉癌、口腔癌、皮肤癌、早期淋巴瘤、子宫颈癌和前列腺癌可以达到根治目的,患者器官也可以完整保留,功能得到很好保护,生存质量得到很好保证。目前肿瘤治疗已进入保留器官的无创或微创新时代,新技术应用大大提升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而这,和科技的进步密不可分。
手术、放疗、化疗是肿瘤治疗三大手段。世界卫生组织统计,70%的肿瘤患者需要采用放射治疗达到根治、姑息或辅助治疗的目的。随着影像医学技术进步,国际上研发出一系列新型数字化设备、新型IT技术,现代放射治疗技术随之腾飞,进入了全新历史发展时期。
王主任介绍,放射治疗分外照射、内照射两种,外照射技术是射线通过人体外面照射人体内部肿瘤,对肿瘤进行精确定位、精确打击,毁损消融。直线加速器、断层放疗机、射波刀和伽马刀等都是外放射治疗的主要仪器设备;内照射技术也称近距离治疗,是将放射源直接放进人体内的肿瘤部位,对肿瘤进行定点爆破,精确打击。一般来讲,根据病情不同,内照射技术采用高剂量率后装治疗技术和永久埋植放射粒子技术进行治疗,高剂量率后装治疗主要治疗人体腔道器官的肿瘤,比如鼻咽癌、食管癌、直肠癌、子宫颈癌和子宫体癌等;永久埋植放射粒子主要治疗前列腺癌、肺癌、胰腺癌和软组织肿瘤等实体肿瘤,对于手术后、放疗后复发的实体肿瘤,独具优势。
随着科技的进展,肿瘤治疗理念正发生着深刻的历史变革。未来,肿瘤治疗将进入以器官保留、功能保留为主的无创或微创治疗全新时代,近距离治疗技术无疑将在此领域大放异彩。
促进近距离治疗技术腾飞
首先发明现代近距离放射治疗前列腺癌的美国专家一定没有想到,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中国医学专家将这一技术逐步扩展、创新和普及推广,在头颈、肺、胰腺、直肠和脊柱等部位恶性肿瘤治疗中取得重要进展。临床实践证明,给那些失去手术机会的肿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和机遇,与此同时,通过专家与学界的引领促进了中国相关医疗器械的创新发展,取得了光芒耀眼的成绩,成为中国肿瘤治疗学界的骄傲。
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内照射技术在前列腺癌治疗上有了突破性进展。1997年,王俊杰主任在美国学习期间,他想,“中国的前列腺癌患者较少,能不能把这项技术应用到人体其他部位肿瘤进行治疗,对其他肿瘤是否具有同样的疗效?”
2001年开始,王俊杰主任开始了艰难的探索。最初,王主任通过组织穿刺手段将粒子送到肿瘤内,从超声引导表浅的皮下淋巴结转移癌开始尝试“埋地雷”,一个多月后,医生在线答疑,病人肿瘤消失了!显著的疗效大大增加了王俊杰主任的信心和动力。
后来,王主任开始探索治疗胸腔、腹腔、盆腔等复杂部位复发和难治肿瘤治疗的尝试。人体的胸腔、腹腔、盆腔神经系统非常丰富,穿刺时患者痛感强烈,影响治疗进程和治疗精度。王主任积极和医院内麻醉科合作,通过局部、全身麻醉等手段,解决了手术中患者不舒适的难题;为了确保肿瘤定位精确、打击精准,王主任和医院内的影像科合作,逐步解决CT和超声引导技术难题;随后,又开始探索内照射对骨肿瘤的治疗尝试。由于骨骼系统的解剖结构特殊性,穿刺非常困难,无法达到肿瘤部位,课题组经过多方研究、借鉴骨科技术经验借助骨穿刺针破骨,建立人工通隧道,将粒子精确的埋置到肿瘤体内,解决了临床放射治疗领域多年困扰外照射剂量无法提升的技术难题,彻底颠覆了脊柱肿瘤放射治疗的原则与理念。 课题组攻克一个难关再攻克下一个,最难做的内照射技术是胰腺癌,首先要寻找合适的探测器,为此,北医三院放射科和超声科合作,试验了上百次,终于找到了精确定位胰腺癌肿瘤的探测器,对无法手术切除的胰腺癌,近距离治疗取得与手术一致的疗效。
经过十几年的探索,王俊杰和北医三院内照射近距离治疗团队在内照射方面取得了极好的治疗效果,挽救了大量肿瘤患者。
王俊杰及其团队的努力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迄今为止,他们的研究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100多篇文章,国外英文杂志SCI文章20篇,编写6部著作,多次应邀到国外讲学。研究成果获得高等院校科技成果二等奖。
美国、日本、韩国专家慕名参观后,惊讶得不得了,他们敬佩王俊杰主任的聪明才智,十几年来,中国人居然将内照射技术运用得这么娴熟,扩展到这么广阔的领域。一位外国专家评价,“迄今为止,没有哪一个医疗技术像近距离放射治疗发展得这么快,又有民族特色,中国学者在此领域做了创造性工作。”
北大成立近距离治疗中心
今年5月,北京大学附属六家医院集中人才、技术、设备优势,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成立了我国第一家近距离放疗与研究中心,王俊杰任中心主任。这家中心具有鲜明转化医学特征,未来将打造中国肿瘤近距离治疗产学研航母,确保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效能。该中心将积极开展多学科临床研究,结合我国肿瘤发病规律与特点,着力解决我国肿瘤治疗面临的实际问题,逐步形成我国自己的近距离治疗临床规范与指南,提升我国肿瘤整体治疗水平,提高我国学者在国际舞台上的学术影响力。
王俊杰介绍,中心将积极促进、推动和引领我国近距离治疗技术发展。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管理和技术理念,为我国培养、培训高层次、高素质近距离治疗人才,成为我国近距离治疗技术人才培养、培训的黄埔军校将与国内企业联合,进行产学研转化医学研究,创新我国医学科学发展模式。 医疗器械的发展和临床医生的参与合作,不断尝试使用密不可分。随着内照射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王主任与我国国内的医疗器械企业密切合作,试验了几十种仪器,逐渐改进产品,带动了国内相关医疗器械产业的创新与发展。现在,中国已经有上千家医院都在使用内照射技术治疗患者,内照射埋入治疗粒子的原材料、穿刺定位和导航的器械均是中国的医药器械企业按照王主任等中国专家的建议和意见研发、生产的。
目前美国、日本和欧洲等西方发达国家均有国家级近距离治疗学会或培训中心,规范近距离治疗技术,培养近距离治疗技术人才。但是,由于近距离治疗需要特制的放射源、设备制造精度高和建筑要求复杂等特点,导致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尚有一定的差距。
学科贡献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