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磊:乙肝疫苗接种失去效应的因素
4月25日是我国第28个儿童免疫接种日,主题为“接种疫苗、保障健康”。据了解,从1978年开始实行计划免疫工作以来,我国通过新生儿乙肝疫苗的接种,从1996年算起,全国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减少了2000万人。北京京军国际肝病医院做为国家正规非营利性大型肝病诊疗公益机构,担负着全国肝病的诊疗、预防、宣传及指导等重任,医院始终秉承“科技兴院、诚信行医”的医疗宗旨,坚持“崇尚医德、以人为本、造福民众、服务社会”的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科研结合临床,成果惠及大众,为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针对乙肝疫苗的接种北京京军国际肝病医院李亚磊院长提出了以下看法及建议:
李院长指出,乙肝疫苗实际上是乙肝病毒的某一组分,它注射到体内后,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一种叫“乙肝表面抗体(抗-HBs)”的物质,这种物质产生或存在,就意味着机体对乙肝病毒有抵抗力,对预防乙肝疾病的发生做出了充分的准备。
事实上,按目前推荐的0、1、6个月免疫程序接种,绝大多数人会取得较好的免疫效果,但仍有5%~10%的人群血清中表面抗体滴度为阴性或达不到保护阈值,医生在线答疑,医学上称为无免疫应答或弱免疫应答者,会使乙肝疾病的患病率降低。临床上用于检测抗-HBs的试剂敏感度一般,因此,部分接种后检测抗体滴度低或抗体阴性者,可使用敏感试剂检测复查,提高个人的免疫力。
如果真的是无(弱)免疫应答者,李院长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1、疫苗因素:研究发现,按0、1、6个月免疫程序接种疫苗,产生抗体的滴度与注射疫苗的剂量、种类等相关。此外,与疫苗的保存也有关系,疫苗的最佳贮运温度为2摄氏度~10摄氏度。一般而言,乙肝疫苗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而一旦冻结,佐剂胶体完全被破坏,疫苗也随之失效。有朋友为图方便,一次性把三针免疫程序疫苗带回家中,但贮存方法不正确,以致疫苗失效。
2、机体因素:研究表明,医生在线答疑,排除检测试剂因素,一半以上无或弱免疫应答者本身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一般体检仅查乙肝表面抗原(HBsAg),若呈阴性便注射疫苗。但是,研究表明,乙型肝炎患者中,HBsAg阴性的占5%~10%,这类患者对乙型肝炎疫苗是没有应答的。如果检测乙肝两对半,提示抗-HBc阳性,说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有必要使用敏感试剂复查,并且检测HBV DNA定量。有些甚至要做肝组织活检,才能确定有无乙型肝炎病毒的现症感染。
李院长建议,为了防止乙肝疾病的发生,可以增加疫苗免疫次数。对乙肝疫苗无应答,且非乙肝病毒感染者进行一次或数次的加强免疫是有效的;改变疫苗种类。通过改变疫苗组分或佐剂,可以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变更接种途径,常规肌内接种无应答者,可改用皮内多次接种法,这样会使患乙肝疾病的几率降低很多。
如果不幸感染了乙肝病毒或者已经是乙肝患者也不必惊慌。随着对影像学、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等等深入研究,人们对乙肝的认识、研究、诊断、治疗等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生物医学的飞速发展,为临床提供了不少有临床意义的途径。乙肝无论在流行病、病因、诊断与治疗等方面,均有了长足的进步。比如,北京京军国际肝病医院采用国际先进“801可视疫苗疗法”在治疗乙肝上就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在治疗乙肝上,“801可视疫苗疗法”是结合可视病毒分离治疗仪,应用生物基因免疫学、遗传学、细胞学等学科理论针对乙肝病毒进行治疗,能快速分离并清除患者肝细胞内的乙肝病毒,从根本上实现乙肝的转阴康复,避免了传统抗病毒药物的毒副性和停药反弹等诸多弊端,是目前治疗乙肝最为科学有效的方法。
温馨提示:乙肝疫苗接种并不是终身有效的,因此,大家(特别是常接触乙肝患者的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应定期到医院检查抗体滴度,滴度低于10时要进行复种。另外,一旦感染乙肝病毒后,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并采取对应措施。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 :上一篇:部分地区乙肝疫苗出现“零接种”现象
- :下一篇:武汉哪个医院专治乙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