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无私的奉献关爱肝癌患者的生命好医师网
发布:2013-08-05 12:04 | 来源:网络整理 | 点击:次 | 责编:360好医师网
导读:
用无私的奉献关爱肝癌患者的生命
/熊 君 制图□晨报记者 崔颖 □杨逸舟 在人们的印象中,一旦被确诊为肝癌,就等于患上了不治之症,死亡率极高。平时对肝癌患者家属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想吃什么,就给他买什么。 ”其实,肝癌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可怕,只不过由于肝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发现时多已到了中晚期,很大一部分患者无法进行手术切除。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介入治疗已被广泛应用于中晚期肝癌的治疗中。介入治疗不仅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并且可逆转部分患者肝癌分期,使不能切除的肝癌病例转化为可切除的肝癌病例。 2012年,上海杨思医院“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项目被上海市卫生局评选为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首批特色专病。作为目前治疗肝癌的常用手段之一,全市多家医院均能开展介入治疗。杨思医院为何能够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呢? 上海杨思医院肝外科韩德成副主任医师回答道:“我们科室的每一位成员都是在用一颗真诚的心为患者服务。在介入治疗时,操作医生和病人同时处于放射线下,对医生本身会造成损伤。但是,我们在治疗中还是尽可能地做到超选择,把导管直接插到肿瘤的滋养血管,达到精准栓塞。 ”关注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状态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十大肿瘤之一。世界各地原发性肝癌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全球已超过62.6万例/年。在我国,其死亡率在十大恶性肿瘤中位列第三,仅次于胃癌和肺癌。我国每年有11万-13万人死于原发性肝癌,占全球肝癌死亡数的45%左右。 原发性肝癌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40-49岁居多,由于绝大多数肝癌病人合并有肝硬化,故治疗后复发率很高,而且原发性肝癌患者早期往往没有自觉症状,一旦发现,病程已属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好医师网,因此死亡率很高。那么,对于这些不能手术的肝癌病人来说,是否意味着就该放弃治疗呢? 上海杨思医院肝外科主任沈忠培表示,对于无法手术或不愿意手术的患者来说,他们还可以选择介入治疗与综合治疗(微波凝固治疗、射频消融治疗等)。无法手术并不代表无法救治。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关注并改善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状态,让他们活的有质量、有信心,更有希望。 不少人对介入治疗仍有疑惑,究竟什么是介入治疗?临床上又是如何判定介入治疗有效的呢?专家介绍说:“介入治疗就在高清晰度X线数字减影仪等设备引导下,通过置入体内的特种导管(约2毫米粗),在体外进行操作和独特的处理,对体内病变进行治疗。它是利用现代高科技医疗设备进行的一种微创治疗,受到医学界的普遍重视。”“判定介入治疗是否有效通常有四个标准。”专家解释道:“我们一般通过观察肿瘤指标(AFP)、碘油沉积情况、彩超观察肿瘤内血流指数以及CT观察来判断。在我们医院,经介入治疗后约17%的肝癌病人肿瘤缩小,做了二步切除术。对于那些肿瘤不缩小或多发性患者则可以采取多次介入治疗加微波治疗或加高聚超声刀治疗肿瘤等,即所谓的综合治疗肝癌。” 另外,专家还指出,对于任何肿瘤,首选的总是手术治疗。介入治疗是那些不能手术的患者的首选治疗,一旦治疗有效,肿瘤缩小,患者仍应选择手术。大爱无私只为点亮生命的灯塔 自2004年以来,上海杨思医院肝外科先后为数千名无法手术或不愿意手术的中晚期肝癌患者进行介入(肝动脉化疗和栓塞)治疗,在保证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延长了他们的生存期。 韩德成副主任医师说:“为了对每一位患者负责,在介入过程中,我们会尽可能地超选择进入肿瘤滋养血管,以便达到精准打击肿瘤并尽量保护周围正常肝脏组织。” 很多人可能不明白何谓“超选择”。在肝癌介入过程中,需要通过造影寻找到肿瘤的滋养血管,然后将把导管直接插到这根血管,并予以化疗药灌注,同时予以栓塞剂栓塞该血管。通俗地说,如果把肝脏的血管比作一棵树,而肿瘤就好比是某一树枝上的果实。在介入时,医生不仅仅把导管插到“树干”打药,还要插到“果实”所在的树枝里去打药。这样,在保证精确打击肿瘤的同时,也保护了正常的肝组织。 长期的射线对人体的损伤是人们所熟知的。但人们却不知道,为了要做到精准打击肿瘤,杨思医院的医生们需要以健康为代价,长时间照射在X射线下。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才让中晚期肝癌患者有了新生的希望。也是因为他们,人们才能真正理解守护生命的内涵。术后定期随访 减轻病患负担□杨逸舟 上海杨思医院是一所新型非营利性二级综合医院,也是上海市医疗保险定点单位。作为医院的重点科室之一,杨思医院肝外科自2004年以来开展了肝癌介入手术1万多例。以介入为专科特色的治疗使患者在保证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延长了生存期。患者的复诊率和随访率达到95%以上。 杨思医院为肝外科配备了专业的医疗团队。肝外科韩德成副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近18年,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特长。肝外科主任沈忠培医生从事肝脏肿瘤科工作近18年,先后在市级和省级杂志上发表论文7篇,完成上海市协作攻关课题1项。张罡副主任医师从事肝外科工作15年,对于肝脏肿瘤的诊断及治疗颇有心得。 由于肝外科的患者大多数是中晚期肝癌病人,经过介入治疗后,患者处于带瘤生存的状态,所以需要定期检查。一般情况下,患者1-2个月内就需要检查一次。这无疑加重了病人的经济负担。而且,肝外科一半以上的患者来自外地,来回奔波也十分不便。因此,杨思医院建立了完善的随访制度,并给予患者详尽的出院指导,附上医院传真和经治医生的联系方式(电话和邮箱)。虽然这会给医院带来一部分的经济损失,医生在线答疑,但却方便了外地患者,免去了他们来回的路费和餐饮住宿费用,也减少了患者的旅途劳顿。[专家团队] ■沈忠培:肝外科主任。 从事肝脏肿瘤科工作18年,先后在市级和省级杂志上发表论文7篇,完成上海市协作攻关课题一项,浦东新区科委科研课题一项,院内科研课题一项。擅长肝脏肿瘤的诊治,肝脏良恶性肿瘤(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巨大囊肿、肝脓肿等)、中晚期肝癌的综合治疗,包括手术、介入、微波凝固、酒精注射、高强度聚焦超声刀治疗。 ■韩德成:肿瘤科主任、肝外科副主任医师 从事肝外科工作18年,擅长中晚期肝癌,以介入为主的非手术性综合治疗 ■张 罡:肝外科副主任医师。 从事肝外科工作15年,擅长肝癌综合治疗。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