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突状细胞(DC)
发布:2013-07-16 13:09 | 来源: | 点击:次 | 责编:
导读:
DC细胞:1973年Steiman和Cohn首次从脾脏中分离出一类与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形态和功都不同的白细胞,因其细胞膜向外伸出,形成与神经细胞轴突相似的膜性树状突起,故而命名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DC细胞免疫效应机理:DC细胞是已知体
DC细胞:
1973年Steiman和Cohn首次从脾脏中分离出一类与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形态和功都不同的白细胞,因其细胞膜向外伸出,形成与神经细胞轴突相似的膜性树状突起,故而命名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
DC细胞免疫效应机理:
DC细胞是已知体内功.....
DC细胞:
1973年Steiman和Cohn首次从脾脏中分离出一类与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形态和功都不同的白细胞,因其细胞膜向外伸出,形成与神经细胞轴突相似的膜性树状突起,故而命名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


1973年Steiman和Cohn首次从脾脏中分离出一类与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形态和功都不同的白细胞,因其细胞膜向外伸出,形成与神经细胞轴突相似的膜性树状突起,故而命名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

DC细胞是已知体内功能最强、惟一能活化静息T细胞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是启动、调控和维持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通过大量体外活化培养负载肿瘤抗原的DC细胞,当细胞数量达到一定数量后回输给病人,可诱导机体产生强烈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DC是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成分。DC细胞疫苗在操作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包括DC细胞的来源、分离方法、抗原引入方法、延长存活时间、提高活性等各个方面都有许多不同的操作方法,每种方法都各有优势,因此可以通过不同的优化、组合衍化出多种治疗方法,从而适应于不同条件的患者。大量研究显示DC 疫苗安全,易于操作,对于一系列类型的肿瘤均有免疫抑制作用,并在肿瘤的免疫治疗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初步结果。
DC治疗策略:
1.抽取病人外周血50-60ml——分离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DC细胞——DC细胞负载肿瘤抗原,通过静脉回输给病人或经皮下注射——经肿瘤抗原负载DC能刺激自体T细胞——产生强烈的抗肿瘤免疫应答。
2.抽取病人外周血50-60ml——分离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DC细胞——DC细胞负载肿瘤抗原并与自体的淋巴细胞混合,刺激自体T细胞产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将这些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通过静脉回输给病人——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DC细胞的适应症:该方法不仅适用实体肿瘤患者,对晚期的不可手术者或血液疾病患者也有广泛的适用性,是目前国际上先进、有效的生物治疗技术,也是肿瘤个体化治疗的原则下特异的生物治疗方案之一。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
- :上一篇:留心妇科肿瘤危险信号
- :下一篇:诱导细胞自杀的“死亡受体”会促进肿瘤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