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8月2日海慈医疗集团中伏加强贴敷一次
冬病夏治通常分别在每年的初伏、中伏、末伏各进行一次,但今年中伏时间长有20天,为了使药力持续持久发挥作用,海慈医疗集团非病科\理疗科在8月2日中伏加贴一次以加强疗效。今年三伏的时间是:7月13日(初伏)、7月23日(中伏)、8月2日、8月12日(末伏)。
又是一年“三伏天”,又到一年“三伏贴”。今年的7月13日,开始今年头伏的第一天,近万名市民来医院争贴头一帖,也从此开始了今年的“冬病夏治”之旅。而各大中医院、西医院中医科室、社区诊所,乃至一些药店,都在进行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并且人满为患,如同赶庙会一般热闹。另外,不少网店也开始销售起“三伏贴”了,一些网店的店主自己用药粉配上姜汁调制成药饼,声称可以防治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等疾病,并且销量不错。纵观全国如此火爆场面,好医师网,中医冬病夏治“三伏贴”疗法,大有有晋升为民间节日之势。
真有那么多人适合用“冬病夏治”的方法治病吗?海慈医疗集团肺病科陆学超副主任医师介绍:“冬病夏治”概念如此深入人心,“三伏贴”如此火爆,除了与传统中医的治病理念、确切疗效以及人们健康理念加强有关之外,或许与夸大宣传、大家的盲从不无关系。冬病夏治“三伏贴”适应症较为宽泛,没有太大、太多毒副作用,选材方便,制备简单,操作简易,依从性高,并且成本低,收益高,一些医院、药店过分宣传、夸大其功效,致使很多人心想反正是中药穴位贴敷,管它有效没效,又不是内服,贴总比不贴好,即使贴不好,总不至于贴坏吧。在这种想法指引下,盲从者、效仿者有增无减,有时我们会遇到自己都说不清具体病痛,跑来瞎凑热闹的。并且常有患者贴敷一次后,第二次就向医生反映,“怎么还不好”、“没用效果”等等。可见,部分患者、民众对“冬病夏治”、“三伏贴”并没用清楚、清醒的认识。
其实,任何一种治疗方法、方药都有其适应症、禁忌症。即使再好的药,再有效的治疗措施,总有它的“能”与“不能”。所谓“能”,即是适应症。对症治疗,长期坚持,方见疗效。所谓“不能”,即是禁忌和局限性。何况“冬病夏治”、“三伏贴”是最讲究辨证施治的中医传统治疗方法之一。从中医角度讲,“冬病夏治”是一种防病的方法,此疗法古已有之,历史久远,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内经“春夏养阳”的原则,对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虚寒类疾病(冬病),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内服中药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医生在线答疑,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夏治)。“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是“治未病”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医“治未病”的手段之一。“冬病夏治”不只是“三伏贴”这一种疗法,除了贴敷,还有针刺、艾灸、理疗等多种,只不过“三伏贴”是最为简单方便的疗法而已。
在当今现实生活中,人们愈来愈重视自身的养生保健,“冬病夏治”、“三伏贴”疗法的简、便、廉、验特点决定了其必将成为广大市民的首选。但对“冬病夏治”、“三伏贴”一定要有理性的认识,应遵循科学的保健理念。广大市民、患者在选择“冬病夏治”、“三伏贴”时,应先弄清如下问题:
1、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根据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理论为指导的中医特色时间疗法,提出人要顺应自然界阴消阳长的变化,以适时调整人体的阴阳,达到养生和防治疾病的目的。三伏天正是自然界阳气最旺盛之时,这时如顺时就势,摄取阳气,进行穴位敷贴,治疗冬季及感寒易发的疾患,就可以起到扶正固本、鼓舞正气、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的作用。此即为“治末病”。
2、“冬病夏治”适用于哪些疾病?
一般来说,凡是在秋冬季或春初气候较寒冷的季节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均可以进行“冬病夏治”,但效果最理想的是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间质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变异性咳嗽等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者,以及怕冷、怕风、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的患者。此外还可应用于其它系统的疾病,如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冻疮及颈腰椎病变等,只要中医辨证属虚寒均可进行“冬病夏治”。
3、为什么要“冬病夏治”?
以上疾病患者大多属于阳气亏虚,到了自然界阴气偏盛的寒冷季节,人体内潜伏的寒气和外界冷空气相互叠加,就会诱发疾病发作或加重;而每年最热的三伏天则寒气相对最弱,此类疾病就会减轻或缓解,此时也是体内寒气最容易被清除的时候。根据这一发病特点和机理,按照中医“春夏养阳”、“治病必求其本”、“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指导思想,借助阳气最盛的夏季三伏天(初伏、中伏、末伏)采用辛温助阳的中药对阳气亏虚的患者进行预防性治疗,使这部分患者的阳气得以充足,也就是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于是到了寒冷季节就不会再发病,或者使病情明显减轻。国内大量文献报道说明,运用“冬病夏治”的方法对慢支、哮喘病患者进行预防性治疗,其有效率可高达90%。
4、“冬病夏治”禁忌症有哪些?
①.两岁以下儿童、孕妇应慎用;
②.有严重心、肺功能疾患的人;
③.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如高热、咳吐大量黄痰、咳血等;
④.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
⑤.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
⑥.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损;
⑦.对贴敷胶布过敏者;
5、“冬病夏治”有哪些注意事项?
①.第一次贴的时间不必太长,主要了解一下药性,最好别把皮肤贴出水泡,以免影响第二、第三次的治疗。等到第三次,贴敷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因为可以有较长的时间修复,有时候皮肤起泡效果更好;
②.慎用辛燥之品,以防伤阴 夏季气候炎热,易伤阴液,而辛温香燥之品容易导致燥热内盛,暗耗津精,所以应慎食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羊肉和新鲜桂圆或荔枝等等;
③.忌大量服用寒凉之品 夏季炎热,往往易贪凉饮冷,若大量进食寒凉之品,则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及一身之阳气,影响疗效;
④.贴药后当禁食生冷、肥甘、厚味、海鲜及辛辣刺激之品;
⑤.忌过量运动 以免汗出过多,导致气阴两虚。也易导致固定药物的胶布会脱落;
⑥.最好不要去空调房,因为遇冷会使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
⑦.敷药取下后可以洗澡,但不要搓背,淋浴后用毛巾轻轻的吸干穴位上的水;
⑧.如果贴敷部位出现水泡了,尽量不要揭皮,也不要包扎,可到治疗科室进行相应的治疗,穿干净、柔软、透气的全棉衣服,一般3-5天就会痊愈;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 :上一篇:30位申请人拟获40.2万救助金
- :下一篇:解读身体7种声音:打嗝超24小时多事疾病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