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哮喘日:哮喘可控无需恐惧好医师网24小时在线答疑
目前全球哮喘发病情况
哮喘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据估计,全球每20个人中就有1个患有哮喘,约计3亿人。估计中国哮喘患者近2000万。哮喘是近年来十分引人关注的全球公共健康问题,也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如不积极治疗,儿童哮喘中约1/3-1/2的人可迁延至成人。现在很多国家哮喘发病率超过10%,我国哮喘近年来持续增长,发病情况也不容乐观。 中国儿科哮喘协作组于1988-1990年抽样调查中国0-14岁儿童哮喘的患病率为0.11-2.03%,平均为0.91%。时隔10年后2000年再次进行同样调查,初步摸清了我国城市儿童哮喘“二年患病率”(近两年有哮喘发作的比例)为0.5-3.34%,全国平均为1.54%。全球多国参加的国际儿童哮喘和过敏性疾病研究(ISAAC)对13-14岁儿童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情况为:香港哮喘患病率为10.1%,内地平均为2.0%。特应性(过敏性疾病)发生率也是香港(41.2%)高于北京(23.9%)或广州(30.8%)。 虽遗传背景相同,而环境因素可能是导致同一种族中不同人群患病率不同的重要原因。由于中国幅员广大、地域辽阔、地势高低、人口密度、生活环境等相差较大,所以全国不同地区城市儿童哮喘患病率不同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据对北京、广州、上海等城市的调查显示,目前哮喘患者获得正规治疗的仅占1%。在一年内,医生在线答疑,有33%病人看过急诊,16%曾住院,25%(20%)仍有缺勤(缺课),42%从未做过肺功能监测,哮喘控制情况不能令人满意。
目前各地成人及儿科的呼吸及哮喘专家、医务人员一起,正在为哮喘患者的康复努力艰苦地工作。病人只要通过及时正确的诊断,进行以吸入糖皮质激素为主的长期规范化治疗和管理,即可拥有一个健康和丰富多彩的生活。
支气管哮喘及其鉴别诊断
(一)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
哮喘是一种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如治疗不及时、不规范,该病可能致命,大家熟知而又非常喜爱的著名歌星邓丽君就是被哮喘夺去了生命。相反,若能持之以恒的规范化治疗,当今的治疗手段可使接近80%的哮喘患者疾病得到非常好的控制,他们的工作生活几乎不受任何影响。
1.病因: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宿主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 遗传因素在很多患者身上都可以体现出来,比如绝大多数患者的亲人(有血缘关系、近三代人)当中,都可以追溯到有哮喘(反复咳嗽、喘息)或其他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病史。大多数哮喘患者属于过敏体质,本身可能伴有过敏性鼻炎和特应性皮炎,或者对常见的经空气传播的变应原(螨虫、花粉、宠物、霉菌等)、某些食物(坚果、牛奶、花生、海鲜类等)、药物过敏等。
2.疾病症状:哮喘患者的常见症状是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少数患者还可能以胸痛为主要表现。这些症状经常在患者接触烟雾、香水、油漆、灰尘、宠物、花粉等刺激性气体或变应原之后发作,夜间和(或)清晨症状也容易发生或加剧。很多患者在哮喘发作时自己可闻及喘鸣音。症状通常是发作性的,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很多哮喘患者在确诊之前常常经历很长时间的误诊过程,被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咽炎等。由于错误的诊断导致治疗方案的错误,不仅延误治疗,给患者造成身体上的痛苦,也给患者带来精神上、心理上的痛苦以及经济上的负担,并且他们会因经常使用抗生素而造成耐药。当然合并细菌感染时,抗生素会有效。
3.疾病危害:哮喘患者若出现严重急性发作,救治不及时时可能致命。控制不佳的哮喘患者对日常工作及日常生活都会发生影响,可导致误工、误学,导致活动、运动受限,使生命质量下降,并带来经济上的负担及对家人的生活发生负面影响。
4.并发症:哮喘反复发作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肺心病、心功能衰竭、呼吸衰竭等。
(二)鉴别诊断,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该疾病多见于具有长期吸烟史及(或)环境职业污染接触史者,中老年男性居多。常见症状为长期咳嗽、咳痰,喘息、胸闷,活动后呼吸困难,疾病急性发作时或疾病进入晚期严重阶段,患者静息状态下即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在疾病的临床过程中,特别在较重患者,可能会发生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全身性症状,合并感染时可咳血痰或咯血。其特征为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不同于哮喘,哮喘是可逆性气流受限),呈进行发展。确诊需要肺功能检查。
2.心源性哮喘:常见于有器质性心脏病基础的老年患者发生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时。发作时的症状与哮喘发作类似,可咳出粉红色泡沫状痰液。胸部X线检查和心脏超声检查,可发现心脏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等。
3.大气道肿瘤或异物:气管或主支气管内发生肿瘤病变时,由于大气道梗阻,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喘鸣音等,但是对支气管扩张剂的反应差,胸部CT、肺功能检查、气管镜检查等可提供相关诊断依据。
4.其他少见疾病:如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嗜酸粒细胞性肺浸润等,症状与哮喘类似,但按照哮喘治疗效果很差。这时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辅助检查,如经气管镜检查进行分泌物细胞分类及肺活检、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血清总IGE及霉菌特异性IgE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胸部CT及鼻窦CT、肺功能检查等,甚至必要时需要进行开胸肺活检、肾活检、肌电图等检查。明确诊断才能得到正确的治疗。
支气管哮喘应该如何预防
1.预防原则:(1)消除或避免产生变态反应和哮喘的各种因素;(2)早期诊断,及早治疗;(3)积极控制气道炎症及症状,防止病情恶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2.一级预防,预防哮喘的发生。如上所述,大多数患者(尤其是儿童)的哮喘属变应性哮喘,胎儿的免疫反应是以Th2为优势的反应,在妊娠后期,某些因素如母体过多接触变应原、病毒感染等均可加强Th2反应,加重Th1/Th2的失衡。若母亲为变应性体质者则更加明显,因而尽可能避免。此外,已有充分证据证实,母亲吸烟可增加出生后婴幼儿出现喘鸣及哮喘的几率,好医师网,而出生后进行4~6个月的母乳喂养,可使婴儿变应性疾病的发生率降低。所以,妊娠期母亲应避免吸烟,有关母体饮食对胎儿的影响,则仍需更多的观察。
3. 二级预防,避免变应原及激发因素。(1)避免变应原。特别对于有特异性体质的患者,消除或尽可能避免接触诱发哮喘的因素,如屋尘螨、花粉、动物皮毛,可引起过敏的食物、药物等。对职业性哮喘患者,应脱离该职业环境。 (2)防治变应性鼻炎。变应性鼻炎与哮喘的关系很密切,有人对单纯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了近20年的随访,发现其中近17%发展为哮喘,远远高于对照组(5%)。研究亦表明,有20%~25%单纯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存在气道高反应性(组胺或氨甲胆碱激发),因而认为这部分患者可能属于“亚临床型哮喘”,哮喘合并有变应性鼻炎的患者约占28%~50%。近期资料表明,对此类病人在气管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若能积极控制鼻炎(如口服非镇静H1受体阻滞剂,鼻腔吸入糖皮质激素)能明显减少哮喘发作的频率及减轻其症状,因而积极治疗变应性鼻炎对预防哮喘的发生及减少其发作均是有价值的。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