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頭痛或是有淤血 試試血府逐瘀湯好医师网
此方出自《醫林改錯》血府逐瘀湯出自《醫林改錯》,由桃仁、紅花、當歸、生地黃、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殼、甘草組成。具有活血祛瘀、行氣止痛之功。主治胸中血瘀、血行不暢證。平常有偏頭痛病症的人群,久治不愈,中醫診斷或有血瘀,不妨試試這血府逐瘀湯。
此方出自《醫林改錯》方敘方。組成為當歸三錢(9克),生地三錢(9克),桃仁四錢(12克),紅花三錢(9克)、枳殼二錢(6克),赤芍二錢(6克)、柴胡一錢(3克),,甘草二錢(6克),桔梗一錢半(4.5克),川芎一錢半(4.5克),牛膝三錢(9克)。
血府逐瘀湯方劑特點
方劑特點功效本方由桃紅四物湯(桃仁、紅花、當歸、川芎、生地、赤芍)合四逆散(柴胡、枳殼、甘草、赤芍)加桔梗、牛膝而成。方中以桃紅四物湯活血化瘀而養血,防純化瘀之傷正;四逆散疏理肝氣,使氣行則血行;加桔梗引藥上行達于胸中(血府);牛膝引瘀血下行而通利血脈。諸藥相合,構成理氣活血之劑。本方以活血化瘀而不傷正、疏肝理氣而不耗氣為特點,達到運氣活血、祛瘀止痛的功效。
方劑主治本方為王清任用於治療「胸中血府血瘀」諸症之名方。即由於肝郁氣滯、氣滯血瘀所致頭痛、胸痛、憋悶、急躁、肝氣病及用歸脾治療無效的心跳心忙、胸不任物或胸任重物、夜睡多夢、失眠不安、發熱、飲水即嗆、乾嘔、呃逆、食從胸後下等症,均可用本方治療。
心腦血管、神經系統、消化系統積淤等病症適合服用此方
清代醫學家王清任認為膈膜的低處,且如池,滿腔存血,名曰「血府」。根據「血府」産生「血淤」的理論,医生在线答疑,王氏創立血府逐瘀之劑,稱之為「血府逐瘀湯」。
主要適應病症神經精神系統病症:如頭痛、偏頭痛、三叉神經痛、神經衰弱綜合徵、腦外傷後遺症、腦水腫、腦血管病、癲癇、腦囊蟲、腦積水、腦動脈硬化、眩暈、麻痹震顫、精神分裂症等。
心血管系統病症:如冠心病、心絞痛、肺源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無脈症、血栓性靜脈炎等。
消化系統病症:如潰瘍病、慢性肝炎、肝脾腫大、嘔吐、呃逆等。
血府逐瘀湯中醫主治
上焦瘀血,頭痛胸痛,胸悶呃逆,失眠不寐,心悸怔忡,瘀血發熱,舌質暗紅,邊有瘀斑或瘀點,唇暗或兩目暗黑,脈澀或弦緊3婦人血瘀經閉不行,痛經,肌膚甲錯,日晡潮熱;以及脫疽、白疙,眼科雲霧移睛、青盲等目疾。現用於高血壓、精神分裂症、腦震蕩後遺症、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血栓性靜脈炎、色素沉著、性功能低下、更年期綜合徵、頑固性頭痛、頑固性低熱、眼底出血等屬瘀血內阻,日久不愈者。
本方主治胸部的瘀血證。胸部屬肝而包括上焦,肝司營血,性喜暢達,功能疏泄。今血瘀胸中,肝失疏泄,故症見頭痛、胸痛、失眠、心慌、呃逆等證。治宜調肝逐瘀為法。故本方除桔梗引藥上引,牛膝引邪下行,甘草和中調藥外,其餘藥物均入肝經。如當歸、生地、柴胡養血活血,清熱疏肝,適用於血瘀熱證;桃仁、赤芍、紅花逐瘀活血;血不得氣不活,氣不得血不行,川芎為血分氣藥,枳殼擅長理氣疏肝,二者合用,助本方理氣活血,並有調理肝脾作用,諸藥配伍,共成活血逐瘀,理氣疏肝之劑。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