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污染预警今年首次“蓝升黄”
中国江苏网12月24日讯 断续降雨不给力,强冷空气又拖拖沓沓,雾霾持续“逗留”在苏南上空。昨天上午9时,受区域雾霾影响,加上大雾天气“捣乱”,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突破300大关,进入严重污染。经气象资料分析,未来24小时,地面风力较弱,医生在线答疑,不利于空气污染物清除扩散,另有北方污染团过境,会加重污染过程,预计重污染天仍将持续。上午10时,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今年首次将预警级别从蓝色提升为黄色,医生在线答疑,在保障城市正常运转的前提下,采取相应的强制性污染减排措施,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昨天早晨,我市局部地区有雾,出现了能见度不足三公里的霾并持续。监测数据显示,上午9时,全市AQI为309,属于六级严重污染水平,首要污染物PM2.5为259微克/立方米,达到了升级预警级别的基础条件。同时段的南京、常州、苏州等周边城市也深陷“霾”伏,“本轮雾霾是区域性的,污染过程还在自北向南、自西向东推进中。”经环保与气象部门会商分析,1小时后,我市发布空气重污染黄色预警,要求对工业企业、机动车、扬尘等主要大气污染源采取强制性减排措施,降低近地面污染物累积。截至中午12时,全市AQI重回2字头的重度污染级别,大气污染程度稍有缓解。
冬季是雾霾高发季,空气质量一直“如履薄冰”。本周一,我市就拉响了空气重污染蓝色预警。据市环保部门介绍,入冬以来,我市采取一系列污染防控举措,考虑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总量排放,可大气质量并未出现惊人的“逆转”。环保专家认为,空气质量取决于污染排放的内因,也受制于气象条件这个外因:“今年是暖冬,冷空气造访的频率低、强度弱,少了风吹雨打,污染物更容易扎根停留。”
“本轮雾霾还要持续多久?”2013年冬天那场持续10天的重污染过程,让不少市民仍心有余悸。市环保部门和气象部门进行了会商,根据预测,后面两三天是这一波雾霾的“最后疯狂”,本周末,北方会有弱冷空气来袭,将扭转我市近地面的扩散条件,吹跑雾霾,重新擦亮蓝天。不过在此之前,市环保部门特别提醒市民,要继续做好防霾、抗霾的准备:儿童、孕妇、老年人和患有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易感人群留在室内,一般人群应避免户外活动,户外作业者应开展防护,中小学和幼儿园停止户外体育课及户外活动。 (郭寅枫)
红色预警
空气质量指数大于450,且气象预测未来1天仍将维持不利气象条件
橙色预警
空气质量指数大于400,且气象预测未来1天仍将维持不利气象条件
黄色预警
空气质量指数大于300,且气象预测未来1天仍将维持不利气象条件
蓝色预警
空气质量指数大于200,且气象预测未来1天仍将维持不利气象条件(重污染天气预警分级)
相关 报道
“坏天气”呼吸科患者激增
多数都患上了“雾霾咳”
连续多日的“坏天气”侵袭锡城,而与雾霾天一起来的还有各种“雾霾病”,采访中获悉,这两天锡城各家医院呼吸科人满为患,尤其是咳嗽患者大增,以至于人们把这种咳嗽称为“雾霾咳”。
在二院呼吸内科看到,门诊病人一个接着一个,两位医生忙得头都不抬。趁着换病人的间隙,主任医师冯金萍说了几个数据:现在一天门诊量已经超过130人次,而平常只有80多人次,增长量达30%以上。据观察,这段期间上呼吸科的病人主要是两个特征:咳、喘。“这和雾霾天气有很大关系。”冯金萍说,对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雾霾天气可使病情急性发作或加重。此外,雾霾天气,空气污染物多、气压低,还容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猝死、心律失常和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
而在市儿童医院,“雾霾咳”的小病患更多,儿呼吸科主任医师华子仪告诉记者,平日里日门诊量在300人次左右,这两天已经翻了一番多,达到700人次,占普内科门诊总量的六七成。临床病例中,主要以咳嗽、喘咳、干咳等呼吸道疾病为主,有的还伴有感冒、发烧,严重的甚至引发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
如何防护,减少雾霾对人体的危害?专家支了三招:减少户外活动,停止户外锻炼,出门佩戴口罩。值得一提的是,防护口罩有讲究,市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姜秀峰说,淡蓝色的一次性医用口罩只用于遮挡口鼻,阻挡咳嗽等产生的飞沫,对细菌、PM2.5这样的细小颗粒不具有呼吸防护的作用;而纱布口罩虽然厚,例如增加厚度到8层甚至12层,但是由于纱布本身空隙较大,阻挡作用更是微乎其微;应该使用针对颗粒物防护口罩的产品,比如N90、N95口罩,但配戴这些专业口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密合,否则,PM2.5颗粒就会从不密合处泄漏,起不到防护效果。不过需要提醒的是,这类口罩和面部越密合,呼吸阻力有可能越高,对于儿童、老人、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特别是呼吸功能受损的人,需要谨慎使用。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 :上一篇:浙江大学国际医院今日启用 院士团队成最大亮点
- :下一篇:广东多城“十面霾伏”